《一别两宽,此情向晚》完结章节阅读,沈向晚梁知青是这本书的主角,是网络作者梁知青倾力打磨的现代言情书籍。这本小说内容非常好,情节引人入胜,描写生动,大力推荐。《一别两宽,此情向晚》小说内容精彩阅读:都是我,如果我没有被沈向晚欺骗,如果我能第一批回城,就能坐上直达专列,或许……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。悔恨和自责像毒蛇一样啃噬着我的五脏六腑。我再也忍不住,将脸埋在粗糙的被子里,发出了压抑的、野兽般的呜咽。那一夜,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过的。第二天一早,我告别了张大妈,踏上了去天津的火车。
《一别两宽,此情向晚最新篇阅览_梁知青沈向晚甜文完结文》精彩章节试读
都是我,如果我没有被沈向晚欺骗,如果我能第一批回城,就能坐上直达专列,或许……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。
悔恨和自责像毒蛇一样啃噬着我的五脏六腑。
我再也忍不住,将脸埋在粗糙的被子里,发出了压抑的、野兽般的呜咽。
那一夜,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过的。
第二天一早,我告别了张大妈,踏上了去天津的火车。
在舅舅家,我见到了形容枯槁的母亲和眼神怯怯的弟妹。
母亲看到我,没有责骂,只是抱着我失声痛哭。
在父亲简陋的灵堂前,我长跪不起,任由泪水流干。
我发誓,从今往后,这个家由我来扛。
处理完父亲的后事,我带着母亲和弟妹回到了北京。
生活的重担猝不及防地压在了我这个尚未成年的肩膀上。
然而,更大的难题接踵而至——武装部的征兵通知书,已经寄到了街道办事处。
这已经是组织体恤下的最后宽容。
按照规定,我必须在三天内去报到。
一边是破碎的家庭,嗷嗷待哺的弟妹;一边是已经板上钉钉的军旅生涯。
我陷入了两难的绝境。
母亲看出了我的愁苦,她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岁,花白的头发又多了几缕。
她拉着我的手,颤抖着说:“阿宽,要不……咱不当这个兵了吧。你去跟领导说说,咱们家这个情况……”
我何尝不想,可我知道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在那个年代,逃避兵役是极其严重的污点,不仅会让我自己抬不起头,甚至会影响到弟妹未来的前途。
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,一个我最不想见到的人,出现在了我们家门口。
是沈向晚的父亲,沈伯伯。
8沈家来访
他身后,还跟着一脸担忧和愧疚的沈向晚。
沈伯伯穿着一身笔挺的干部服,神情严肃。
他没有多余的寒暄,进屋后,先是对着我父亲的遗像鞠了一躬,然后开门见山地对我说:
“阿宽,你家里的事,我们都听说了。节哀顺变。”
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,递给我母亲:“嫂子,这是单位同事们的一点心意,您务必收下。”
我母亲连连摆手,我则直接站起身,冷冷地说道:“沈伯伯,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。这钱,我们不能要。”
沈伯伯似乎料到了我的反应,他没有坚持,而是将目光转向我,语气变得语重心长:
“阿宽,我知道你心里有气。向晚这孩子做事冲动,没考虑周全,给你造成了这么大的困扰,是我们的不是。”
他顿了顿,接着说:“但是,事已至此,逃避不是办法。我这次来,是想帮你解决问题的。”
“我已经和武装部的领导沟通过了,考虑你家的特殊情况,他们同意给你两个选择。”
“第一,办理‘因故缓征’,但名额依然保留,明年你必须入伍。第二……”
他看着我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去离北京最近的燕山卫戍部队,当通信兵。这样,你每个月都能有探亲假回家。”
我愣住了。
去卫戍部队,意味着我不用远赴边疆,可以兼顾家庭。这无疑是当下最好的解决方案。
可我心里清楚,这背后,必然是沈家动用了巨大的关系。
我不想欠他们的人情。
沈向晚在一旁,终于忍不住开口,声音里带着乞求:“阿宽,算我求你了,好吗?这是我们唯一能为你做的补偿了。”
我看着她通红的双眼,又看了看身旁满脸期盼的母亲,心中的防线开始动摇。
最终,在母亲含泪的注视下,我艰难地点了点头。
沈伯伯松了口气,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。
临走前,他拍了拍我的肩膀:“阿宽,是个好样的。到了部队好好干,别辜负了我们的期望。”
他们走后,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站了很久。
我接受了他们的“补偿”,就意味着我默认了那场交易,咽下了所有的不公和委屈。
这份屈辱,像一根刺,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里。
接下来的日子,像上了发条一样,按部就班但过得飞快。
安顿好母亲和弟妹的生活,处理好家中的琐事,然后去武装部报到。
一别两宽,此情向晚by梁知青完整章节完结全文阅读内容真是跌宕起伏,友友们关注起来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