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聿铎沈绮是一本非常火的宫斗宅斗风格小说,它的书名是嫁大户,这本书形神具备,韵味无穷,嫁大户讲述了:沈家是不管是男孩子、女孩子,一视同仁地养,就连自家最小的儿子沈纪下了学堂,也要和姐姐、嫂嫂一起择菜洗碗,也帮着爹爹、哥哥搬扛东西。一家人互相帮衬,日子才能兴旺起来。二婶哪里想得到这些,脸上笑呵呵的,心里却想,这样镇子上小门小户的女儿,若是嫁到谢家,少不得任自己差遣,自己又多个人使唤,乐得松快。
《嫁大户》精彩章节试读
沈家是不管是男孩子、女孩子,一视同仁地养,就连自家最小的儿子沈纪下了学堂,也要和姐姐、嫂嫂一起择菜洗碗,也帮着爹爹、哥哥搬扛东西。
一家人互相帮衬,日子才能兴旺起来。
二婶哪里想得到这些,脸上笑呵呵的,心里却想,这样镇子上小门小户的女儿,若是嫁到谢家,少不得任自己差遣,自己又多个人使唤,乐得松快。
到了此刻,冯氏脸上的笑意才带了些真诚。
沈绮倒完茶,就端着茶盘,带着四儿从后门出来了。
四儿是住在后街邻居家的四女儿,才十二三岁,因为家里孩子多,爹娘就打发她出来做工,每日来沈家帮着料家务。
从后门出来,俩人都松了一口气。
里面那个大婶,太不讨人喜欢了,老是用鼻孔子看人,一看就心眼多。
沈绮和四儿说说笑笑往前走,正巧看见八岁的弟弟沈纪,正鬼鬼祟祟趴在花墙边的桃树上。
四儿上去就给了他一巴掌。
“桃子还没熟呢,你又偷吃!”
沈绮眼瞅着自家爹爹、哥哥正引着谢家那几个男客大堂走出来,想要阻止她,已经来不及了。
沈纪正专心偷看,被她一打,吓得“哎呦”一声。
果然,一行人听见动静,都往这边看。
头次相看的男女不见面,这是规矩。
可眼看人家就看过来了,她自己觉得无妨,只怕丢了爹娘脸面。
情急之下,沈绮拿茶盘挡着脸,一手拉着四儿,飞也似地跑了。
众人没瞧见沈绮和四儿,只发现沈纪从树上掉了下来,沈绍忙过去抱他起来,又顺手拍了下他的屁股,众人都笑了起来。
只有谢聿铎没笑。
刚一出门,他便发觉一旁有声响,众人都不留神,只有他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。
第一眼,就看到了那两个蹑手蹑脚出来的姑娘。
一个小毛丫头正叽里咕噜说着什么话,离得太远倒是听不到,只见另一个姑娘听了这话,笑着花枝招展。
笑得,真好看。
自家魂魄仿佛跟着这笑容飞了去,留下一片空荡荡的胸膛。
直到那姑娘也望见了他们,逃也似飞奔而走。
那小孩掉下树,又被人搀起来。
他仍在怔愣中。
堂哥撞了撞他的臂膀,他才猛地清醒过来,行礼告辞。
到了沈家门口,谢家人辞了沈家老爹,堂兄谢聿铭去牵了两匹黑马,又让马夫引了车来。
这次,兄弟俩骑的是自家养的马。
爹爹谢晏、二叔谢昂、二婶冯氏坐的是一辆雇来的大马车。
在这小小的白河镇中,家中若是有匹骡子,就已经是数一数二的殷实人家了。像谢家这样能养两匹马,当真是县城才会有的大户人家。
果不其然,谢家人刚一出门,便有好热闹的邻居往这边张望,压低了声音,窃窃私语。
“瞧,沈老大家的小丫头,又有人家来相看了。”
“可不咋地,人家那样水灵灵的大姑娘,可不就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吗?”
“呵,相看的倒是不少,只是不过这次,怕也是难成。”
“说的也是,自从那许大夫家退了亲,谁都说这丫头命硬,怕娶回家了克夫呢。那小许大夫,不就差点被克死吗?还好只是定了亲,退了亲,身子就好了。若是真娶进了门,还不知道怎么样呢!”
旁边有人听见,忍不住插嘴。
“什么命硬不硬的,生老病死也是常事,谁家男人、孩子不生个病?哪能就怪人家姑娘了!”
“呦,别人家的还不一定,这许大夫家说的,就是有点准头!他家天天给人看着病,自己儿子的病情,还不清楚吗?医来医去还不好,必定是没法子了才退的亲,你瞅瞅,一退亲可不就好了吗!”
“可真是!说起来,小月儿自小就长得多可人意,又勤快懂事,嘴又甜。刚退亲那会儿,多少人家来求娶呢,只差点没把门槛给踏破了。见了这姑娘无不满意的,可一打听到这克夫的名头,就再也没有下文了……”
“就是,白白地耽误了这两年呐……”
众人七嘴八舌议论了一会儿,直到沈家大郎出来开了店铺的门,大家才若无其事地散开了。
这时候,走在回城路上的谢家人也在议论这件事。
两兄弟一人一马,三位长辈坐在一辆青布大车里,走到乡野无人处,便掀开轿帘,方便跟走在两边的兄弟说话。
小小的县城中,本就没有什么严密的男女大防,何况是日日都见的本家。爹爹坐在一边,二叔、二婶坐在另一边,便算是懂得规矩了。
堂哥谢聿铭日日在外边交际,打听的事情最多,正给长辈们说沈家的事情。
“那沈家爹爹原是外乡人,走街串巷贩布的,年轻时候走到白河镇,安了家,两口子风吹日晒卖了几年布,终于挣了一份家资,才买了这临街的两间小房子。”
听着谢聿铭的话,二婶忍不住撇撇嘴。
谢家的宅子自祖父辈就有了,门面五间,到底四进,虽说近年来确实家道中落,可也算是县城里数得着的大户人家了。
这样小门户的姑娘,就算是长得像天仙一样,也属实是高攀了。
谢聿铭说着说着,也提到了关于“克夫”的风闻,只不过事关姑娘家的名声,也压低了声音,只让自家人听到。
冯氏一听这个话,顿时来了精神——
若是真克夫,来日嫁到老大家,可有的好戏看呢!倘若克出个好歹来,那自家的聿铭可是独苗苗了……
冯氏正想吭声,沉默已久的谢家老大谢晏发话了。
“这样神神叨叨的话,别乱说,人家好端端的大姑娘,没得被这样的腌臜话埋没了。”
谢聿铭听见大伯发话,识相地闭了嘴,冯氏倒是找到了空。
“说起来,这小门小户家的出身,有些不配……”
谢昂听见媳妇发了话,也附和起来。
“若都觉得这家不好,咱们就再相看相看。这不才相了头一家……”
冯氏立刻给了他一记白眼。
谢晏说:“倒也还好,人家的家中也有可以挣钱的产业,不过是小本生意,比咱家是小些,不算是贫苦人家。”
二婶接着这话,又笑吟吟地朝着大哥说起来。
“可不是嘛,咱们铎哥儿也不小了,人家姑娘可比他小了五六岁呢,若是再耽误下去……”
听这话,谢晏没接话,半晌,叹息了一声。
原本十七八岁就该议亲的儿子,因为五六年出门采买药材,常年不在家,竟然把婚事耽误到现在。
可是家中人也不少,为什么让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后生出远门呢?
原来,自谢晏、谢昂兄弟俩成年后,就一替一趟出门采买,一去便是一两年。等到谢聿铭、谢聿铎长大了,就各自带着孩子出门历练。
可是总以长孙自居的长孙谢聿铭实在吃不得这个苦,刚成了亲,就说为了早点延续子嗣,有孩子前不再出门。
再加上二叔谢昂做事糊涂,爹爹谢晏又在路上摔伤了腿,竟只剩下谢聿铎一个人,独自担当起出门采买的事情。
一连六七年,加起来也就在家住了不到二十日,这才把亲事耽误了。
说起来,沈家姑娘还是谢聿铎相看的第一家。
这会儿,二婶又絮絮叨叨起来。
“早就说,我表妹家的三姑娘,知根知底的,两家也亲近,人长得又……”
这话二婶已经说了好多次,每次都说赵三姑娘“人长得又好”。可这次猛然想起今日沈家姑娘的容貌,硬是有些不好意思说她“长得好”。
谢晏瞧了瞧一路上都没说话的儿子。
自从妻子撒手人寰,儿子对自己的话就少了起来。
这么多年,他一个人在外边做了这么多事,不知不觉,竟然长成这样一条汉子,肩膀宽阔,背脊挺拔,在马上也挺得笔直,很是英挺俊逸。
谢晏有些心疼,叹了口气,打断了弟妹的喋喋不休。
“铎儿,你心里怎么想?”
谢聿铎在马上瞧着官道旁疏朗的树木,成片的田野,心中极是畅快。
“沈家姑娘很好,如果人家愿意,我想尽快下聘。”
【第3章这门亲事的好处】
第三章
白河镇离平山县有三十里地,等到谢聿铎一家人赶在落日前进了宅子,沈家的绒线铺子正好打烊。
沈家父子关了店门,回家用饭。
今日嫂嫂买了一尾鱼,沈绮就烧了一锅香喷喷的鱼汤,又给不爱吃鱼的小弟沈纪,炖了一碗鲜嫩的鸡蛋羹。
嫂嫂炒了一道爹娘爱吃的韭菜炒香干,再加上三两碟小咸菜,一大锅米粥,便是颇为丰盛的一顿晚饭了。
“呦,今天有鱼吃呢!”
哥哥洗净了手过来,瞧见桌子上香喷喷的鱼汤,喜得食指大动。
“哼,我最不喜欢吃鱼了,又费事又扎嘴。”小弟嘟起了嘴。
嫂嫂端来黄澄澄的鸡蛋羹,搁在小弟跟前,顺口说:“瞧,这不是你最爱吃的蛋羹,全是你的,没人跟你抢。”
小弟刚嘟起来的嘴马上咧开了,笑嘻嘻地说:“谢谢嫂嫂!”
乔氏摸摸他的头,笑着说,“可别谢嫂嫂,这是小月儿给你蒸的,要谢就谢姐姐吧!”
大哥挨个儿给大家盛鱼汤。
“我就猜是小月儿的手艺,只有她烧的鱼汤才能这么香。”
话音刚落,又马上补了一句,“我还猜,这尾鱼肯定是我家娘子亲自买的,只有你买的鱼,才能这么又肥又嫩!”
爹娘和弟妹都在跟前,听见这话,都忍不住笑出了声,嫂嫂虽然也笑了,到底有着羞,笑着往他背上打了一锤。
大哥笑嘻嘻地放下汤碗,笑道:“太轻了,不疼!”
惹得大家又是一阵笑。
乡镇规矩少,从来没有什么食不言、寝不语的习惯,晚饭向来是一家人说说笑笑的场合。
爹娘总会合计今天入了多少账,大哥给大家说今天遇到的难缠客人,嫂嫂和小月儿呢,就顺便问问大家明日想吃的饭食。
今日餐桌上的话题,自然是下午来相看的谢家。
张氏一边给小月儿夹菜,一边说话。
“说起来,人家算得上是的平山县的大户人家,家中开着的生药铺,听说门面有五间呢!你瞧今日骑过来的两匹大黑马,又肥又壮。”
“也能担事,看那孩子的言行举止,是个见过世面的样子。”沈家爹爹点头说道。
“只是年纪大了些,比小月儿大了五六岁呢,你说,他家这么大个家业,怎么耽误到现在这个岁数呢?”
张氏还在默默担忧,她没说出口的话是,莫不是有什么隐疾,可别耽误了我小月儿的一辈子。
大哥说道:“他爹说,这几年铺子里采买药材的事情,都是他在办,不常在家,一来二去耽误了。”
“说是这么说……”张氏还是担心。
“应该是真的,今天铺子里临关门的时候,陆家的二小子来买线,我知道他常去县城,拉着他打听了一会儿,说县城常见他家老大,就是今天来的那个二房的堂哥。这位长房的老二倒是没见过,伙计们都说,这位二爷常年出门买药材,确实不常在家。”
张氏听了,多少安下心来,又说。
“还有一桩好处,家中开着生药铺,若是一个头疼脑热的,家里也方便……”
这话听得沈绮心中一沉。
原本,五年前跟许家定亲的时候,娘也是这么说的。
“家中开着医馆,平日里一个头疼脑热的,家里也方便看脉抓药,这是一桩好处……”
这好处说了三年,直到两年前许家退了婚,娘再也不说了。
众人听着这话,都不留意,还是嫂嫂注意到沈绮的脸色,悄悄递了一个眼神,张氏才反应过来说错了话,忙止住话头,换了一个话题。
“家中人也不太多,这一辈儿只有两个男娃儿……”
“三个。”
沈家爹爹冷不丁地插了一句。“他二叔家还有一个。”
“咦,你怎么知道?怕是听错了,他家二婶只说有一儿一女呢。”
“没听错,他二叔说,家中的姨娘还养了一个小儿子。”
这话一出,大家都默了一瞬。
乡镇人家,基本没有养姨娘的说法,就算是死了娘子,若是年纪大些的,就连续弦的也少。
看来,谢家果真是县里的大户。
只是,家中有养姨娘的传统,若是小月儿真的嫁过去……
“他姨娘家的孩子,也算是他家的孩子吗?”
只顾吃饭的小弟,见大家都不说话,冷不丁地问了一句。
小弟只知道娘亲的姐妹们,是自己的姨娘,再也不知道别的说法。
这话一说,倒是又把大家逗笑了。
“小孩子家家,别乱说话。”
大哥轻轻拍了拍小弟的头,示意他继续吃蛋。
小弟咽下一口鸡蛋,忍不住又说。
“我喜欢那个人,长得又高,又壮,看着有劲儿,要是和西街的二毛打仗,肯定能帮我打赢!”
在大家的笑声中,沈绮红着脸起身,隔着小半个桌子,使劲把汤羹里的鸡蛋往他嘴里塞。
“这样的人家,你怕是高攀不起哦,还是自己多吃两口,自己去打吧!”
天黑了,沈家爹娘向来都是早早熄灯睡觉的,今日却迟迟没有入眠。
瞧着爹娘房中的灯火,沈绮翻来覆去地,也睡不着。
眼前莫名浮现起,今日撞见的那群谢家的男人。
她掰着指头数了数。
今天谢家来了五个人。
和娘在一起说话的是唯一的女客二婶,沈绮觉得她面相有些刻薄,眼神中也带着三分倨傲,更不喜欢她四处打量的精明模样,可毕竟脸上还是带着笑容的,面子上也是和和气气的样子。
当时走在前边跟爹爹说话的两个男客,看着和爹爹年纪差不多,应该是谢家爹爹、二叔这两位长辈。
走在后边,跟大哥一起说话的两个青年,猛一看上去有几分相似,都是高挑身材,瞧着很是挺拔。
只是一个稍微瘦一些,面色也比常人苍白些,带着点儿女儿家的秀气。
而另一个人,身形更高大些,宽肩细腰,步伐沉稳,莫名有种凌厉迫人的气势。
那时,自己才刚刚看了一眼,就被迫拉着小四匆忙逃跑,根本来不及细看。
至于他的眉毛眼睛长什么样……
她翻了个身,又思考了一会儿,实在是回忆不起来了。
“咳咳……”
远处传来爹爹在房中大声的咳嗽声,把沈绮从沉思中惊醒过来。
诶,自己要回忆他的眉毛眼睛干什么……
这两年,自家相看了这么多人家,总是会在第二天传来婉拒的消息。
谢家这样的县中大户,只怕消息会传的更快些。
过了明日,这辈子都不会再遇到这个人了,自己却在这里沉思人家的什么鼻子眼睛,简直是徒增烦恼。
想到自己相看过这么多人家,沈绮倒是坦然,明明是那些人家没有福气,又听信什么克夫的传言,想来自家也是个拿不了主意的,神智必然也不清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