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断供后,儿子全家住进了出租屋》内容章节分享,小说主角是刘丽张伟,这是刘丽最新打造的现代言情书籍。本书人物形象饱满,艺术感染力强,情节合理,引人入胜。《我断供后,儿子全家住进了出租屋》全文主要讲的内容是:四年,四十八个月,二十八万八千元。挂断电话,我看着儿子朋友圈里他岳父母拎着大包小包住进新家的照片,笑了。小年夜,窗外飘着细碎的雪,厨房里暖气开得足,白瓷盘里码着一排排我刚包好的元宝饺子,白白胖胖,像一个个小小的福袋。我叫苏琴,今年六十,从三甲医院副主任护师的岗位上退下来已经四年了。
《我断供后,儿子全家住进了出租屋》精彩章节试读
四年,四十八个月,二十八万八千元。
挂断电话,我看着儿子朋友圈里他岳父母拎着大包小包住进新家的照片,笑了。
小年夜,窗外飘着细碎的雪,厨房里暖气开得足,白瓷盘里码着一排排我刚包好的元宝饺子,白白胖胖,像一个个小小的福袋。
我叫苏琴,今年六十,从三甲医院副主任护师的岗位上退下来已经四年了。
我捏着最后一个饺子的褶,心里盘算着,等会儿就给儿子张伟打个电话,告诉他我明天就动身去他那儿,给他和儿媳刘丽一个惊喜。
我想念我的小孙子,想听他奶声奶气地喊我一声“奶奶”,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新年红包。
电话拨了过去,清脆的铃声响了很久,久到我以为没人会接。
就在我准备挂断的时候,电话被接通了,传来儿媳刘丽有些不耐烦的声音。
“喂?妈,什么事?”
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疏离和警惕,仿佛我不是她的婆婆,而是什么上门推销的。
我心头掠过一丝不快,但很快被即将团聚的喜悦冲散。我脸上堆起笑,声音也放得柔和:“丽丽啊,我饺子都包好了,明天一早就坐高铁去你们那儿,今年想跟你们一起过个年,热闹热闹。”
电话那头是短暂的沉默,死寂一般的沉默。
紧接着,刘丽那冰冷的,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就砸了过来。
“婆婆,您就别给我们添麻烦了。”
“家里三个房间都安排满了,真的没地方。”
添麻烦?
我错愕地愣在原地,手里的饺子“啪嗒”一声掉在案板上,沾了一层薄薄的干面粉。
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追问道:“怎么会没地方呢?你们那不是三室一厅的大房子吗?满满才一岁,你们俩一间,满满一间,不是还有一间客房吗?”
那套房子,还是我掏空积蓄给他们全款买的,每一个角落的布局我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“我爸妈要来过年,那间房早就给他们留好了。还有满满的玩具,也堆了一间房,真的住不下。”刘丽的语气愈发不耐烦,像是在打发一个纠缠不休的乞丐。
“你爸妈……”我喃喃自语,心一点点地往下沉。
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嘈杂,好像是儿子张伟抢过了手机。
“妈,那个……今年要不您就先自己过吧,家里确实有点乱。明年,明年我一定接您过来。”他的声音含糊其辞,躲躲闪闪,没有一丝要为我争取的意思。
我还没来得及再说什么,电话就被匆匆挂断了。
第2章
听筒里只剩下“嘟嘟”的忙音,一下,一下,砸在我的心上。
我呆呆地坐在餐桌前,满桌的饺子仿佛都在嘲笑着我的自作多情。饺子皮里的汁水慢慢浸出来,濡湿了我冰凉的手指。
下意识地,我点开了微信。
朋友圈的第一个红点,就是儿子张伟半小时前刚发的动态。
九宫格照片,张张喜气洋洋。
刘丽的父母站在那间我从未踏足过的“新家”门口,脚边是几个大大的行李箱,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得意和炫耀。
其中一张照片,是那间我以为会留给我的客房的特写。
崭新的四件套,蓬松柔软的羽绒被,床头柜上还摆着一束鲜艳的康乃馨。
配文是:“欢迎爸妈来新家过年!以后这就是你们的家!”
我的家……
我看着照片里那张我从未睡过的大床,看着儿子和儿媳簇拥着他们、笑得一脸灿烂的模样,笑了。
笑出了眼泪。
那眼泪滚烫,顺着我脸上的皱纹,一滴滴砸在冰冷的餐桌上。
就在这时,手机屏幕亮起,弹出一条银行APP的推送消息:
【您尾号xxxx的账户已于今日18:05成功向“张伟”转账6000.00元。】
我关掉手机,静静地坐在黑暗里,任由回忆的潮水将我吞没。
四年了。
整整四年,一千四百多个日夜,我从一个被人尊敬的苏护士长,变成了一个只为儿子一家活着的提款机。
我拉开书桌最底层的抽屉,从一堆陈旧的票据里,翻出了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。
里面装着的,是那套房子的所有凭证。
购房合同,发票,税单……
购房合同上,业主的名字清清楚楚地写着:张伟,刘丽。
而一张张银行转账凭证上,付款人的名字,却是我的,苏琴。
一百二十万。
那是我在医院工作了三十多年,省吃俭用,一分一分攒下来的血汗钱,我的毕生积蓄。
我甚至还记得四年前,为了给他们凑齐这笔房款,我是如何拉下我那张从不求人的老脸。
当时刘丽非要市中心这套120平的大三房,说以后孩子上学方便,离他们公司也近。
我的积蓄还差二十万。
张伟在我面前长吁短叹,说刘丽说了,没这套房子,婚就结不成。
我看着儿子那愁苦的脸,心都碎了。
无奈之下,我只能硬着头皮,敲开了我们科室老主任的家门。
王主任和我共事多年,知道我一辈子要强,从不轻易开口。他听完我的来意,二话没说,就从存折里取了二十万给我,连借条都没让我打。
他说:“苏琴,你的为人我信得过。拿着,别委屈了孩子。”
我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,坚持给他写了一张借条,郑重地签上了我的名字。
第3章
那张已经有些泛黄的借条,至今还压在我的抽屉深处。
拿到房本的那天,张伟和刘丽双双跪在了我的面前。
张伟红着眼圈,说:“妈,谢谢您,我这辈子一定好好孝顺您!”
刘丽也抹着眼泪,抓着我的手,话说得比唱的还好听:“妈,您就是我的亲妈!以后我们给您养老送终!”
我信了。
我看着他们,仿佛看到了我晚年幸福的模样。
领证后,刘丽又说,她刚参加工作,工资不高,如果结了婚还要还房贷,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,她会没有安全感。
我心疼儿子夹在中间为难,更怕这桩来之不“易”的婚事又起波澜。
于是,我主动提出,每月补贴他们6000元,作为他们的“生活费”。
我当时说的是:“你们刚起步,妈帮你们一把。等以后你们经济宽裕了,妈就不给了。”
这一给,就是四年。
张伟刘丽免费阅读,这本书脑洞清奇,脱离套路,备受广大书友追捧,值得一看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