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啊!
分!
定额!
咱为什么要把事情搞那么复杂?
去丈量什么土方,计算什么工分?
多麻烦!还容易造假!
最简单的法子,就是把标准定死!
不管你干的是什么,修路也好,筑堤也罢,只要你干满一天,就给你发固定数量的报酬!
为了防止有人出工不出力,可以把灾民编成小组,十人一组,百人一队。
只要整个小组完成了当天定额的工程量,那么小组里的每个人,都能领到一份足额的粮食。
一个人偷懒,就会拖累整个小组,其他人为了能拿到粮食,能饶得了他?
这不就是后世的计件承包,还加上了连坐法吗!
简单!粗暴!有效!
“哈哈哈哈!”
朱元璋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大笑。
他抱着朱宸,在他脑门上又亲了一口,口水都沾了上去。
“咱的好大孙!你又教了咱一招!”
两个尚书一脸懵逼。
又......又教了一招?
就因为分了块糕点?
这......这里面有什么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吗?
他们感觉自己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。
朱元璋可不管他们,他兴奋地把刚才想到的“定额承包、十人连坐”的法子一说。
两个尚书听完,如梦初醒,茅塞顿开!
“高!实在是高啊!”
“陛下圣明!此法......不,是殿下此法,直接从根子上杜绝了小吏盘剥的可能啊!”
“是啊,如此一来,灾民为了自己的口粮,自己就会监督自己,根本用不着朝廷再派人!”
他们看向朱宸,那已经不是看神仙的表情了,那是看活菩萨。
朱元璋得意洋洋,把奏折扔回给他们。
“还愣着干什么?滚回去,按咱大孙的意思,重写!”
“是,是!臣等遵旨!”
两人屁颠屁颠地跑了。
朱元璋抱着朱宸,坐回龙椅上,感觉浑身舒坦。
他看着怀里正在啃糕点的朱宸,越看越喜欢。
这已经不是神童了,这是妖孽!是咱老朱家天大的福气!
他想起了朱宸刚被捡回来的时候,自己还只是觉得这孩子聪明,想着培养成朱标的左膀右臂。
现在看来,这格局,小了啊。
朱宸啃着桂花糕,脑海里,系统的声音再次响起。
【叮!恭喜宿主完善“以工代赈”国策,提出“定额承包”方案,再次改变历史进程,签到奖励:强身健体(百病不侵,龙精虎猛)!】
一股暖流瞬间传遍四肢百骸。
原本婴儿孱弱的身体,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生命力,连刚才的饥饿感都消失了。
朱宸心里乐开了花。
这系统,给力!
这皇爷爷的大腿,真香!
朱元璋看着朱宸吃完糕点,小脸红扑扑的,精神头十足,心里更是高兴。
他随手拿起一份奏报,是关于各地驻军情况的。
他一边看,一边念叨给朱宸听,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。
“大孙你看,这是山西大同镇的兵力部署,总兵力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二人,其中骑兵一万二千三百人,步兵三万......”
他念得又长又臭,全是枯燥的数字。
朱宸听着听着,又打起了瞌睡。
就在这时,太子朱标从殿外走了进来。
“父皇。”
朱标看起来有些憔悴,显然也为河南的水灾操碎了心。
“标儿来了。”朱元璋把奏报随手一放,“河南的事,咱已经有法子了。”
他把“以工代赈”和“定额承包”的事简单说了一遍。
朱标听完,也是震惊不已,连连称赞父皇英明神武。
朱元璋摆摆手,指了指朱宸:“别夸咱,都是你这个好儿子想出来的。”
朱标一愣,随即苦笑。
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异于常人,但也没想到能到这个地步。
父子俩正说着话,一个小太监匆匆忙忙跑了进来,神色慌张。
“陛下,不好了!刚才整理文书的时候,不知怎么的,把山西大同镇的兵力调防文书给弄混了,现在找不到了!”
朱元璋眉头一竖:“混账东西!那么重要的文书也能弄丢?”
那份文书上,不仅有兵力数字,还有详细的调防路线和时间,万一泄露出去,后果不堪设想。
朱标也急了:“父皇,这可如何是好?要不儿臣立刻下令,让兵部重新拟定?”
“来不及了!”朱元璋一拍桌子,“重新拟定,快马送过去,黄花菜都凉了!”
就在众人急得团团转的时候,一直昏昏欲睡的朱宸,突然伸出小手,抓住了朱元璋的胡子。
他嘴里,吐出几个清晰的字眼。
“五......六......七......八......二......”
声音不大,但在这死寂的大殿里,却像炸雷一般。
朱元璋浑身一僵。
他猛地低头,看着怀里的朱宸。
“大孙,你,你刚才说什么?”
朱宸似乎觉得好玩,又重复了一遍,这次更清晰了。
“五万......六千......七百......八十二!”
轰!
朱元璋的脑子彻底炸了。
这个数字,正是刚才他念叨给朱宸听的大同镇总兵力!
他只念了一遍!
这个还没断奶的娃娃,就给记下来了?一个数字都不差?
这就是......过目不忘?!
朱标和旁边的太监,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了。
他们呆呆地看着那个婴儿,仿佛在看一个怪物。
朱元璋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头的狂涛骇浪。
他颤抖着声音问道:“那......那骑兵呢?”
朱宸眨了眨眼,小嘴一张。
“一万......二千......三百!”
全中!
朱元璋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。
妖孽!
这他娘的绝对是妖孽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