沪海少年:从拖油瓶到万元户的主要角色是沈川沈墨,这是一本现代言情类型书籍,是人气作家沈墨的作品,它的内容文笔犀利,文从字顺,接下来为你描述本书的精彩介绍:“一毛钱。”“三百?我到哪给你找三百块?你不如去抢银行好了!”沈墨忽然发现自己蹲在一个角落里,耳边传来激烈的争吵声。一个年轻的男声喊道:“妈,我知道家里有,小墨可都初二了,明年初三,户口再搞不定,他高中都上不了。
《沪海少年:从拖油瓶到万元户》精彩章节试读
“一毛钱。”
“三百?我到哪给你找三百块?你不如去抢银行好了!”
沈墨忽然发现自己蹲在一个角落里,耳边传来激烈的争吵声。
一个年轻的男声喊道:“妈,我知道家里有,小墨可都初二了,明年初三,户口再搞不定,他高中都上不了。”
“不能上就不上!他爸妈都不操心,你这个二叔操的什么心?”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,语气中充满了不满和不客气。
沈墨抱着脑袋,疼得有些厉害。
这不对劲……他应该躺在医院里,准备手术……
记忆疯狂地融合,沈墨要缓一缓,偏偏争执的声音不绝于耳。
“小墨是您的亲孙子,您还真不管他了?”
“凭什么都让我们掏?何家得掏一半!要不我一个子都没有!”
何家?
记忆告诉沈墨,他的父亲姓沈,叫沈江,母亲姓何,叫何玫;两个人是在滇南插队的时候结识,并生活在一起有了他,但在返沪之后却迅速离婚并各自组建家庭,他这个拖油瓶没有人愿意要。
户口……他的户口一直没有搞定。
按照政策,12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可随迁;沈墨今年14岁。
政策是83年出的,那个时候他刚好12,但落户口是个麻烦事,爸妈没有一个人愿意跑,硬生生给拖没了。
现在是85年了,沈墨的落户更加麻烦。
12到16周岁,需要沪海有住房,有直系亲属接收;这两条奶奶汪霞屏可以满足;但需要缴纳三百到五百块的城市增容费,这笔钱汪霞屏并不愿意出。
等过了16周岁,就变成了“非特殊情况不批”。
二叔沈川还在争取,三百只是最基本的,可能会涨到五百,剩下的他打算自己出了。
“妈,能有多少?”
“我一个子都没有!你找你哥去!我和你爸炒菜都不敢多放一滴油,还三百……”汪霞屏忽而对阳台上的沈柏寒喊道:“少抽点烟,买腐乳的钱都没有了。”
阳台的爷爷沈柏寒赶忙使劲几口,把烟吸完,却并不给儿子孙子发声;他低着头,只是看着脚下的烟蒂。
沈川很泄气,他哥沈江不会出这个钱。
在沈江的计划中,沈墨读完初中就可以了;沈川去找过好几次,被后嫂子陈芝给撵了出来。
何家他也去过,同样被撵了出来;何家的话更简单粗暴:“沈墨是你们沈家的人,要出钱可以,让沈墨改姓!”
沈川没有放狠话,他不会让侄子改姓——他对大哥和嫂子看得很清楚,这两个人都不想管侄子,就算沈墨真的改姓何,何玫也不会掏钱,更不会养这个侄子。
缩在角落的沈墨忽然站了起来,上前拉住了沈川:“二叔,我们走吧。”
他理清了现状,不愿意再让二叔低声下气,即便是亲奶奶——好像也不亲。
“妈!你看看,这可是你亲孙子,你真不管了?”沈川生气了。
“你去找他外婆!亲孙子我也只能掏一半!”
“你可把存折放好了,让我找到……”沈川放了句狠话,汪霞屏冷笑道:“你找到?你爸都找不到!”
“二叔,走吧。”沈墨冷冷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便宜奶奶,三百块很多,他的潜意识告诉自己,这个便宜奶奶一定能掏出三百块,只是单纯地不想掏。
二叔和奶奶吵架的功夫,他把一切都给理清了。
爷爷奶奶,外公外婆,爸爸妈妈,外加舅舅叔叔,血缘上的亲人不少,但真正的亲人只有这个二叔,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。
他比自己大不到十岁,却要扛着自己的人生,沈墨很感激;但不能让二叔扛下去,他中了魂穿的大奖,要把这次的人生扛起来。
春风怜花,许我少年。
沈墨看过很多小说,想过重生,他最愿意回去的年代在千禧年后,80年代……也行吧,总算是第二次生命,还能挑三拣四?
沈川和母亲吵了一通,没有拿到钱,很是气愤地带着沈墨出来。
奶奶汪霞屏在后面恨铁不成钢:“小川,你别傻了,让你大哥管!你带着这个拖油瓶,还怎么说对象?”
“我乐意!”沈川顶了一句,骑自行车带着沈墨往宿舍走;沈川有一个单间,但是在顶层的阁楼,空间狭小,叔侄两个挤在一起。
一边往回骑,沈川一边安慰沈墨道:“小墨,你不要担心,不就是三百块么?你二叔我两年怎么也能给凑出来。”
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着极强的责任心,一心要把侄子的户口搞定。
实在不行就走黑市,那群“老克勒”收钱能办事。
“二叔,谢谢你。”沈墨跨坐在自行车后面,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感激;便宜奶奶说得不无道理,带着他,二叔是不好谈恋爱,他不能心安理得让二叔扛着自己的人生。
“一家人不说两家话,我还指望你将来给我买老酒呢。”二叔努力活跃着气氛,蹬车也多用了点力气,还和路过的街坊们打着招呼,掩饰着异常。
“我给你借了点初三的课本,你好好学。”
“嗯。”沈墨还在融合着记忆,看到熟人路过,他也给了一个笑脸。
路过的街坊邻居们同叔侄二人笑着打完招呼,相互之间点点头,他们知道今天沈川和沈墨回来又碰壁了。
“可怜,这户口落不了可怎么办哟。”
“落户口?哪有那么容易?他沈墨的户口落下来,我家囡囡的牛奶票可就要少了。”
“你这人,沈墨落户就一定抢的是你家囡囡的牛奶?人家刚回城的时候就符合落户条件的好伐?”
“冲我嚷什么?又不是我阻止他沈墨落户的。”
“不是冲你嚷,回头得劝劝沈川,不能带着沈墨这个拖油瓶了。爸妈都不管,他这个二叔倒是管得起劲,没这个道理。”
“那小墨怎么办?回云南?”
几个人说着闲话,各自忙活着手里的事情。
回到住处,沈川让沈墨去看书,他忙着去做饭。
叔侄两个的晚饭很简单,米饭加腐乳。
“二叔……暑假了,我想找点零工做。”沈墨不想让自己在暑假闲着,如果不是天气太热,他会跑到弄堂口卖茶叶蛋。
沈川叹了口气:“小墨,户口的事情你不要担心,二叔一定能让你留在这里。”
“二叔,我看不进去书……暑假那么长,我不想假努力装给你看。”
沈川忽然擦了一下眼睛,低声咒骂一句;侄子是看不到希望,想提前走上社会了。
大哥大嫂真是造孽啊!爸妈也是,侄子毕竟是沈家的人。
“二叔,你该去上班就去上班,不要担心我。我好歹也是个初中生,对吧?”
“你还那么小,力气都没有多少。”沈川很苦闷,他替大哥沈江担负起了养育儿子的责任,却不肯卸下,也不忍心卸下。
“二叔,开学之后我认真学习,明年……车到山前必有路,船到桥头自然直。”
叔侄二人默默吃了晚饭,沈墨主动收拾了桌子,去把碗筷洗了,从今天起,他要变成一个有用的人。
第2章
第二天一早,沈墨自然醒,比二叔沈川醒得早;或者说他就没怎么睡。
在病房里躺了那么久,他睡得太多。
一个晚上,沈墨都在整理大脑。
他,一个四十岁的人,大学毕业就在沪海生活,攒够了手术的费用,但在全麻之后醒来却是眼前的情形。
户口……户口……两世都没有这个沪海的户口,这一世一定要拿到。
他的暑假开始了,二叔沈川没有暑假,还要去上班。
沈墨轻手轻脚地把炉子发着,煮了一小盆粥,这样二叔起来的时候只需要做洗漱。
“长大了,真长大了!”二叔很欣慰地坐在小桌子边:“暑假想好怎么安排了没有?”
“我去花园路那边看看,那边有大的个体饭店,我去看看有没有招工。”
沈川点点头:“我想让你好好看书的。”
话是这样说,沈川还是从兜里摸出来五毛钱,递给了沈墨:“拿着!”
“二叔,我不用钱。”
“让你拿着你就拿着!话说前头,这钱是给你坐车用的,这钱要是花完了没找到事情做,就老老实实回来看书,听到了没有?吃饭!”
“听到了。”沈墨没有矫情,把钱收起来:“二叔,我一定能找到事情做!”
他打定主意,如果今天找不到事情,回来就把叔侄二人的衣服给洗了,总不能让自己闲着。
至于学习,他最不怕的就是学习!他可是从地狱模式的高考中走出来的,葛大爷的卷子他得分都过了90分。
做事分清主次,这个暑假要要尽可能地多赚一些;待到开学,他就认真学习,不再分心。
就像他说的那样,车到山前必有路。
吃完早饭,沈川去上班,沈墨把碗筷收拾了一下,把衣服泡在盆里,又把门锁好,出了门。
太阳开始散发威力,蝉在疯狂地叫着,听着令人烦躁。
从二叔的宿舍到花园路不近,沈墨算了一下,还是上了无轨电车;电车的车窗被打开,热风吹进来,并没有什么凉意,只是让车内的空气没有那么污浊。
卖票的姑娘挤到了沈墨的身边,沈墨说了一句:“花园路。”
“一毛钱。”
沈墨付了车票,有些心疼;若是找不到活,晚上就走回来。
五天,他把时间给拉到了五天;时间成本也是成本,他不能让自己这么晃着;不是上下班高峰,加上暑假,电车里的人还不算多,沈墨能有个靠窗的座位。
售票员站在前面,好奇地看着他;沈墨的眼睛和她相对,姑娘给了他一个笑。
这个笑容很纯粹,很治愈,沈墨回了她一个笑。
85年的沪海远没有40年后繁华,路边的建筑低矮了许多,标志的电视塔也还没有建好;大街上的汽车不多,四个轮子的小轿车更是少见,人们多用电车或公交出行,路程近的会使用自行车。
衣着也不够鲜亮,充满了时代的灰蓝绿自。
沈墨打量着路边的景象,心里有豪气升起;从手术台到这里,虽然几乎不名一文,但他知道历史发展的趋势,还有什么不满足?哪怕只是一场梦,他也要认真做。
“花园路到了。”
姑娘提醒了沈墨一下,沈墨朝她致谢,下了车。
花园路这里果然繁华,有很多大饭店。
国营饭店沈墨不做指望,那个他进不去,他只能挑个大点的个体饭馆。
虽然个体经济放开,但能开得起大饭店的人毕竟是少数,沈墨走了许久,才看到一家个体大饭店。
红枫叶酒楼,招服务员,四十到八十块一个月,包吃包住,就这里吧。
沈墨提着包盯着那个贴出来的招工告示,八十?八十?这个数字像个大锤一样一直往心里敲。
比二叔的工资高不少,但他觉得不自给。
太阳还在发挥着威力,吃饭的点还没到,饭店里几乎没有客人,门口的服务员在拖着地,和干练的一个经理还是老板娘模样的人嗑着瓜子聊着天,门外的沈墨一时间很扎眼。
“小伙子,来来来。”那个干练的女人起身打着招呼。
沈墨便进了饭店,女人又上下打量了他一番,还算满意的样子:“找工作呀?”
“嗯。”
“家是哪里?”
“新闸区。”
“哦呦,本地人?”
“外地的。”他连沪海的户口都没有,沪海话也说不利索,不能算本地人。
女人笑得更开心了:“外地人好哇,吃苦耐劳!要是愿意,就在我这干,干得好一个月能有八十块,生意好了还有奖金,你可愿意?”
“可以的,包吃包住的对吧?”
“对的!今晚就能住!”女人笑眯眯地说道,包吃包住呢,这个小伙子抗拒不了她的这个条件。
“干了!”沈墨。
女人脸上依旧笑:“得过了面试这一关,你才能在这干。”
还有面试?来干服务员还要面试?
仿佛看出来沈墨的想法,女人把笑容收了收:“小伙子,最高八十块一个月呢。”
在服务员这一行,八十是绝对的高薪,仅仅端个盘子肯定不行;沈墨忽略了另外一个数字四十,他要是挣不到八十,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了。
沈墨忽然来了兴趣:“那我就试试。”
笑容又回到了女人的脸上:“咱们就试试,要是面试不过关,想干也能留下来,但只能拿四十了。”
原来在这等着我呢?沈墨不禁腹诽道,他怀疑酒楼要给出的就是四十块,八十不过是吸引人过来面试的噱头。
“稍微等一会,想着来我们红枫叶酒楼拿这八十块钱的人很多。”女人自信又自负地说道。
沈墨被安排到了角落里坐着等待,其余的服务员聊着天,不时看看他。
不出所料,只一个上午,就又来了四个人,三个小姑娘,一个小伙子。
“小梅,把咱们的面试题目拿来,让这五个人做一下。”女人面带微笑,让一个服务员去拿试题。
“老板娘,招几个人的?”其中一个小姑娘有些怯怯地问道,听说要做题,她有着天然的畏惧。
“一个!看你们谁有本事留下了。”女人笑着说道,又补充了一句:“还有,不要叫我老板娘,我姓邹,你们可以叫我邹经理。”
“好的邹经理。”几个人应了一句。
一个留有长辫子,瘦得像麻杆一样的姑娘站了出来,很快拿了几张纸过来,分给了大家。
竟然是铅印的?沈墨还以为会是油印的呢。
定了定神,他看了一下试题,无语了。
第一题,写出二十六个英文字母……第二题,用英语介绍一下自己……第三道题,补充成语……第四题,补充古诗……第四题,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……
这实在有点出乎预料,沈墨甚至做好了高数题出现的准备。
但一想到现在的文凭还很值钱,只有这些题好像也不足为奇了。
接过一支铅笔,沈墨飞快地做了起来,一张试卷十道题,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。
其余几个人还在抓耳挠腮,吭吭哧哧。
“哟,小伙子挺快的。”
沈墨心道,别说我快,请说我效率高。
“请您过目。”沈墨双手递过去试卷。
邹经理扫了一眼,戏谑的神色变得郑重,她看完沈墨的答案之后,把试卷合上。
“你是只做一个暑假吧?这我们不能要你。”
沈墨甚至都没说自己还有个初三,女人就给出了答案。
“邹经理,为什么?”
“你这种人,一看就知道是有出息的,我们店小,留不住你。”女人看了试卷,挑不出什么错误。
沈墨无语了,这个女人夸人是真的,但活还是得干呀。
其余几个人还在做题,沈墨便有了时间和邹经理蘑菇。
“邹经理,您先让我干一个暑假行不行?在这期间你们再招人,中间这段时间我先顶一段时间,行不?”
“等等看吧。”女人没有给沈墨一个准确的答复,她还要看另外四个人的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