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点点头,表示理解。
“再来一遍,这次要带着感情。”
我重新开始,努力让声音听起来更加真诚。
但显然,这还不够。
“不行!”他突然暴怒,“你到底有没有在用心?!”
还没等我反应过来,他已经冲到书架前,抽出一本厚重的精装书。
“既然你不用心,那我来帮你找找感觉。”
书脊重重地砸在我的后背上,疼痛瞬间蔓延开来。
“现在,重新开始!”
我忍着疼痛,重新站好。
这一次,我的声音因为疼痛而颤抖,反而听起来更加“真诚”了。
“很好,就是这种感觉。”他满意地点头,“继续。”
接下来的三个小时,我在他的“指导”下,一遍遍地练习着每一句台词。
每当我的表现不符合他的要求,那本书就会毫不留情地落在我身上。
“记住,你要让所有人看到,爸爸的教育方法是多么成功。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记录着我的表现,“你的成绩,你的品格,你的一切,都是爸爸的功劳。”
到了晚上,我的后背已经麻木了。
但训练还没有结束。
“明天我们继续。”他合上笔记本,“这个月内,你必须做到完美。”
第二天,第三天,第四天…
每天三个小时的“特训”成了我的日常。
我学会了在疼痛中微笑,学会了用感激的语调说出那些违心的话。
两周后,我已经能够完美地完成整套表演了。
“很好,晚晚。”他看着录像回放,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,“你终于达到了我的要求。”
我站在一旁,身体因为长时间的“训练”而疲惫不堪。
第三周的某一天,我被安排去打扫书房。
爸爸出门参加一个教育论坛了,家里只有我一个人。
我拿着抹布,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书架上的每一本书。
无意中,我发现书桌后面的保险柜门没有完全关紧。
我犹豫了一下,还是走了过去。
保险柜里没有现金,只有几个U盘,整齐地排列着。
每个U盘上都贴着标签,写着不同的日期。
我拿起其中一个,标签上写着我八岁那年的日期。
好奇心驱使着我,我把U盘插·进了电脑。
屏幕亮起的瞬间,我差点把鼠标扔出去。
视频里的我才八岁,穿着粉色的小裙子,正跪在钢琴前哭泣。
“哭什么哭!弹错了就要承担后果!”
视频里的他举起小提琴弓,毫不留情地抽在我的小腿上。
这个文件夹里有几十个视频,按时间排列。
我随便点开另一个,是我十岁那年。
那次是因为数学考试考了九十七分,全班第二。
爸爸把我关在储物间里,不给吃饭,还在门外架了个摄像头。
视频里的我饿得直哭,一遍遍地敲门求饶。
我的手开始发抖,但还是忍不住继续往下翻。
十二岁,因为背书背错了一个字,被罚站一整夜。
十四岁,因为钢琴比赛只拿了银奖,被关地下室三天。
十五岁,因为物理竞赛省赛只拿了第二名,被打到住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