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拟考成绩公布带来的微澜,在日复一日的紧张复习中,渐渐被淹没在更多的试卷和习题之下。但那张写着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便签,就像一枚小小的书签,牢牢地嵌在了陈暮晓的心湖深处,时不时提醒着她那道看似微小却实质悬殊的差距。
周六下午,难得的半天自习课结束,校园里多了些流动的气息。大部分同学选择回家放松或外出采购,教室里的喧嚣渐渐散去。陈暮晓却背着沉甸甸的书包,径直走向位于校园西北角的旧图书馆。
这是一栋颇有年代感的苏式建筑,红砖墙爬满了茂密的常春藤,室内光线偏暗,空气中永远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混合的独特气味,安静得能听见灰尘在阳光束中跳舞的声音。对陈暮晓而言,这里是比教室更能让她静下心来的地方,尤其是在经历了“三分差距”事件后,她迫切需要找一个安静角落,消化那份不甘,并付诸行动。
她轻车熟路地穿过一排排高大的木质书架,走向最里面靠窗的那个僻静位置。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,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也将那张老旧的长条木桌照得暖融融的。她习惯性地想把书包放在对面椅子上的手,顿在了半空——对面,已经坐了一个人。
是傅瑾瑜。
他微微低着头,额前碎发垂落,遮住了部分眉眼,正专注地看着摊开在桌上的一本厚书。阳光勾勒出他清瘦的侧脸轮廓,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淡淡的阴影。他看得极其入神,连陈暮晓走近的细微脚步声都未曾惊动他。他手边放着一个深蓝色的保温杯,还有那本熟悉的蓝色便签本。
陈暮晓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。怎么偏偏是他?她下意识地想转身另寻他处,一种微妙的尴尬和那日指尖相触的残留触感让她有些退却。但环顾四周,这个时间点,图书馆里本就人少,其他位置要么已经有人,要么光线不好。而且,就这样走开,岂不是显得自己很在意?她深吸一口气,压下那点不自在,尽量轻手轻脚地在他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,轻轻拿出自己的书本和习题集。
两人之间隔着一张宽大的木桌,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界限,各自占据一方天地,互不打扰。图书馆里安静极了,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,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。
陈暮晓强迫自己集中精神,开始攻克一套物理竞赛模拟题。但眼角的余光,总是不自觉地飘向对面。傅瑾瑜看的似乎不是课本,而是一本砖头般厚重的、封面是深蓝色外文书,书名是烫金的英文,她眯起眼勉强辨认出似乎是《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》(数学分析原理)。她的心又是一动,果然是已经在自学大学内容了。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,她收回目光,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的题目中。
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。做完一套题,陈暮晓感觉眼睛有些酸涩,便起身想去书架上找一本参考书放松一下。她记得之前在一本《物理竞赛精讲》里看到过几道关于电磁感应的难题解析,正好可以用来拓展思路。
她走到标有“物理竞赛”的书架前,仰起头仔细寻找。书架很高,顶层的书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到。她一排排看过去,终于在最顶层靠里的位置,看到了那本熟悉的暗红色封面、书脊上印着《物理竞赛精讲》字样的书。心中一喜,她踮起脚,伸直手臂去够。
指尖刚刚触碰到粗糙的书脊,另一只修长、骨节分明的手,几乎在同一时刻,也从旁边伸了过来,目标明确地指向了同一本书。
两只手,在空中,隔着那本薄薄的书,猝不及防地相遇了。
陈暮晓的指尖,清晰地触碰到了另一只手的指关节。温热的,带着一点干燥的触感,像电流一样,瞬间从指尖窜遍全身,让她整个人都僵住了。
她猛地侧过头,撞进了一双同样带着些许愕然的深邃眼眸里。
是傅瑾瑜。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离开了座位,来到了书架前。
四目相对,空气仿佛在那一刻凝固了。图书馆的静谧被放大到了极致,陈暮晓甚至能听到自己骤然加速的心跳声,咚咚咚,敲打着耳膜。阳光从高处的窗户斜射进来,在两人之间狭小的空间里投下一道光柱,灰尘在光柱中疯狂舞动,像极了他们此刻无声碰撞的视线和紊乱的心绪。
傅瑾瑜似乎也没料到会在这里碰到她,更没想到会有这样的“意外”。他的眼神在短暂的惊讶后,迅速恢复了平静,但陈暮晓还是捕捉到了他眼底一闪而过的、极其细微的波动,像是平静湖面被投下了一颗小石子。他的手指还停留在书脊上,没有立刻收回。
陈暮晓像被烫到一样,猛地缩回了手,脸颊不受控制地开始发烫,连耳根都热了起来。她下意识地垂下眼睫,不敢再与他对视,心跳快得几乎要失控。脑子里一片空白,只剩下刚才那触电般的感觉和眼前他清晰的手指轮廓。
“你……你也需要这本书?”她听到自己的声音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低低地响起,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。
傅瑾瑜看着她迅速泛红的脸颊和躲闪的眼神,目光微动。他沉默了几秒,才开口,声音依旧是平日的清冽,但似乎比平时放缓了一些:“嗯。里面有几道题,解法比较特别。”
他的回答很简短,却解释了他出现在这里的原因。原来,学霸也需要查阅资料,也会对特别的解法感兴趣。这个认知,莫名地让陈暮晓觉得他稍微“接地气”了一点,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、无法企及的存在。
可是,书只有一本。
短暂的尴尬再次弥漫开来。谁该让给谁?按照先来后到,几乎是同时碰到。按照“江湖地位”,似乎应该让给年级第一?但陈暮晓心里那点倔强又冒了出来,她也很需要这本书。
就在她纠结着要不要开口说“你先看”或者“一起看”的时候,傅瑾瑜却做出了一个让她意外的举动。
他伸手,轻松地将那本《物理竞赛精讲》从书架顶层取了下来,然后,递到了她的面前。
“你先看吧。”他的语气很平淡,听不出什么情绪,仿佛只是做了一个再自然不过的决定。
陈暮晓愣住了,抬头看着他。阳光在他身后,给他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,他逆光站着,面容有些模糊,但那双眼睛却格外清晰,平静地看着她,没有施舍,没有炫耀,只有一种纯粹的、解决问题式的坦然。
“我……我不用那么急,你可以先……”陈暮晓有些语无伦次,脸颊更红了。她没想到他会让给她。
“我看完了。”傅瑾瑜言简意赅地打断她,拿着书的手又往前递了递,动作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坚持,“里面关于电磁动生电动势的第三种解法,值得参考。”
他不仅把书让给了她,甚至还主动提示了值得关注的内容。这完全超出了陈暮晓的预料。她怔怔地接过那本还带着他掌心余温的书,厚重的触感让她有些无措。
“谢……谢谢。”她低声道谢,声音细若蚊蚋。
傅瑾瑜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,没再说什么,转身走向了旁边的数学理论书架,似乎开始寻找其他的书籍。他的背影清瘦挺拔,步伐从容,仿佛刚才那段小小的插曲从未发生。
陈暮晓抱着那本沉甸甸的《物理竞赛精讲》,站在原地,心跳依然很快。指尖似乎还残留着刚才触碰他指关节时的微妙触感,以及他递过书时,那短暂交叠的温热。书上仿佛还带着他身上淡淡的、像是阳光晒过的干净皂荚的味道,混合着图书馆固有的墨香,形成一种奇特的气息,萦绕在她的鼻尖。
她低头看着暗红色的封面,心里五味杂陈。有因为意外触碰而产生的羞赧和慌乱,有对他主动让书的感激和意外,更有一种被强者无形中“照顾”了的复杂感觉。这感觉,不同于同学们起哄的“双子星”,而是一种更具体、更沉默的……善意?
她抱着书回到座位,傅瑾瑜也很快拿着一本英文数学书回来了。两人重新隔桌而坐,恢复了之前的安静。但有什么东西,似乎不一样了。
陈暮晓翻开那本《物理竞赛精讲》,果然很快找到了傅瑾瑜提到的那道关于电磁动生电动势的题目。她仔细研读第三种解法,思路确实巧妙非凡,让她豁然开朗,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深了一层。她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对面的傅瑾瑜,他依旧沉浸在他的英文数学世界里,侧脸专注。
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她心中滋生。他就像一座沉默而蕴藏着丰富矿产的山,她之前只看到了山的高度,现在却因为这次“争夺”和“谦让”,窥见了山的一角,感受到了其深处的广阔与厚重。
那场始于“三分差距”的竞争,似乎在这一刻,悄然转变了性质。不再仅仅是分数和名次的较量,更变成了一种向着更高处、更深处攀登的无声吸引与追随。
陈暮晓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头的纷乱思绪,重新投入到书本中。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流畅的公式,这一次,她的心更加沉静,目标也更加清晰。
阳光缓缓移动,将两人的影子在老旧的地板上拉长,偶尔交汇,又分开。图书馆里,只剩下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的声音,和谐而静谧。
一场发生在书架间的、无人知晓的“指尖触电”,无声地拉近了两颗骄傲而优秀的心的距离。竞争的硝烟味尚未散去,却悄然混入了一丝若有若无的、属于青春期的、甜涩而悸动的气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