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眼下困境是天时不利,非指挥之过!”朱棣走到朱瞻基面前,“倒是你,在军中散布退兵言论,意欲何为?”
“爷爷......”朱瞻基想辩解。
“叫皇上!”朱棣厉声喝道,“军营里哪来的爷爷?”
朱瞻基心中沉重,朱棣从未这般对待过他。
望着朱棣冷峻的面容,朱瞻基竟一时语塞。
"明日攻打三峡口,你为先锋,若败,朕先取你首级!"朱棣语气决绝。
"遵命!"朱瞻基拱手领命,转身离去。
帐外,于谦快步追上:"三峡口乃马哈木精心布置的战场,强攻绝非上策。皇上正在气头上,被人激将失了分寸,你该劝谏才是!"
"祖父正在盛怒之中,谁也劝不动。或许只有我战死三峡口,他才会醒悟该撤兵了。"朱瞻基何尝不知此战凶险。
但朱棣固执己见,已无人能劝。
瞥见远处晒太阳的萧然,朱瞻基带着于谦走去。
"近日祖父常与你交谈,可否......"
"自入军营起,我便日日劝老爷子班师回朝,可他始终不听。"萧然无奈摊手。
朱瞻基长叹一声,如今唯有背水一战。
"老爷子年事已高,想最后再建功立业。这个年纪,往后怕是再难御驾亲征了。"
萧然的话让朱瞻基若有所悟。
此刻的朱棣已听不进任何谏言。
"你说得在理,但这些话老爷子不爱听,两位王爷也不愿听。"萧然轻笑,"他们各有盘算,你这般直言,自然讨不得好。"
"我不在乎他们喜恶!"朱瞻基指的是汉王朱高煦和 ** 朱高燧。
"得罪人却改变不了什么,何苦来哉?老爷子绝不会退兵,眼下局势更不可能。"
于谦愤懑道:"简直荒唐!这算什么道理!"
"私心固然有,但老爷子也想为后世子孙打出五十年太平。"
瓦剌鞑靼的秉性,朱瞻基与于谦心知肚明。
朱瞻基转身离去,萧然则回到朱棣帐中。
只见朱棣独坐椅中,神情寂寥。
"方才不是吵赢了?怎还闷闷不乐?"萧然调侃道。
朱棣回过神:"那小兔崽子说的道理,朕岂会不知?只是不愿听罢了。"
"老爷子该庆幸,您有个好太子,更有个好圣孙。"
朱棣示意萧然近前坐下。
"太子确实不错,圣孙更是难得。"这点朱棣心知肚明。
当年靖难之役举棋不定,正是因朱瞻基出生才下定决心。
"您这倔脾气,倒让我想起汉武帝晚年。"萧然靠在椅上说道。
“你是真不怕朕砍了你?你这小**,不就是想骂朕穷兵黩武吗?”
朱棣早已习惯萧然这般放肆。
“没错,汉武帝一道罪己诏,百姓便原谅了他,将濒临崩溃的大汉拉了回来。若非太子爷撑着,如今的大明恐怕也快撑不住了。”
朱棣皱眉思索,“眼下国库虽空,倒也不至于如此吧?”
“我说了,再打下去,您就回不去了。您在时,众人尚且安分,您若不在呢?”
“你小子说的确有道理……可就此撤兵,朕实在不甘!”朱棣深知权力交替时的暗潮汹涌。
“您真让太孙去先锋营?就不怕好圣孙有个闪失?”
“朕既已下令,便不容更改。”
朱棣嘴上强硬,心里却难免忧虑。
……
**三峡口**
明军与游牧部族对峙。
朱瞻基一身戎装,持矛立于阵前,蓄势待发。
朱棣一声令下,神机营火炮齐鸣,轰向敌阵。
“击鼓!进军!”
朱瞻基率军冲锋,厮杀骤起。
樊忠急得满头大汗,“皇上,快撤先锋营吧!再打下去,伤亡太重!”
“怕死?”
樊忠咬牙道:“太孙可在先锋营中!”
“朱家只有战死的儿郎,没有逃回的懦夫!”朱棣冷眼望向战场,“五军营,压上!”
樊忠拔剑,率军冲入战局。
……
激战至夜,双方仍未分胜负。
明军未占便宜,朱棣面色阴沉。
“派骑兵催运粮草,老大这蠢货迟迟不动!令三千营、五军营分驻三十里外,防敌合围……”
吩咐完,朱棣直奔朱瞻基营帐。见他浑身染血,狼狈不堪,顿时心疼不已。
确认伤势无碍后,朱棣才离去。
回到大帐,见萧然候着,朱棣神色稍缓。
他刚坐下,萧然便扶他起身,“老爷子,您该坐上位。”
“老了,折腾一天,这把骨头快散了。”朱棣揉着肩膀叹息。
“您这年纪,本该在家享福,偏要出来受罪。”萧然递上茶水。
“若再年轻二十岁,朕定要……”
“再打二十年,大明怕是要毁在您手里。”
朱棣抬脚就踹,萧然灵活闪开。
“朕迟早砍了你!整日胡言乱语!”
斗嘴几句,朱棣倒是精神了不少。
岁月流逝,年岁渐长难免昏聩,汉武帝早年英明神武,晚年却因巫蛊之祸痛失妻儿...所幸他幡然醒悟,未酿成大错。再看唐玄宗李隆基,若早逝二十年,虽不及太宗李世民,也堪称大唐第二明君..."
"玄宗晚年的确昏庸!"朱棣颔首。
"你这倔脾气!若是糊涂起来,九头牛都拉不回!"
"胡言乱语!"
"李隆基至死都未察觉自身过失,当局者迷啊!"萧然继续道。
"又拐着弯骂朕!真想斩了你!"朱棣指着萧然。
"陛下如今不也如此?若非太子殿下力挽狂澜,大明虽不至分崩离析,但内乱难免...兄弟阋墙之祸恐将重演!"
"绝无可能!"朱棣激动道,"他们向朕立誓,绝不沾染朱家血脉!"
"远的不说,建文帝曾向太祖保证善待叔辈,结果如何?"
朱棣默然,他既是受害者,也是受益者。
"陛下在时威加四海,一旦龙驭上宾,后世子孙未必遵从遗训。若后代皆循规蹈矩,历代王朝何至于衰亡?"
朱棣饮了口茶,"就你这小猢狲歪理多!"
"建文之事尚远,就说陛下您吧!可曾完全遵循太祖训示?"
"放肆!朕何处违背?"朱棣声调骤升。
"若真遵从,何来靖难之役?"萧然直指要害。
"《皇明祖训》明载:朝有奸佞,亲王当奉诏讨逆。朱允炆任用方孝孺等庸才,削藩手段拙劣,朕依祖训行事,何错之有?"
藩王制度本为稳固江山,削藩势在必行。朱棣登基后同样推行削藩。
"陛下怎不念后面条文?祖训规定平叛后五日还政,您却在位二十余载,这又作何解释?"萧然笑道。
"住口!"朱棣自知理亏,"再言必斩!"
"可见特殊时期,祖制亦需变通。"
"罢了!"朱棣长叹,"儿孙自有儿孙福!"
"正是!不如即刻班师,神机营也该撤了。"萧然霍然起身。

“呵!”朱棣不屑地冷哼一声,“做梦!老头子我还没闭眼,儿孙的事管不着,但只要还有一口气,就得把该办的事办完!”
“老顽固!非要把自己折腾散架才甘心!”萧然无奈地坐回朱棣身旁的椅子上。
“时日无多,就让我任性这一回吧,往后可再没机会了!”
“够了!你都六十多岁了,能活到这岁数已经很不容易了!”
在这个年代,六十五岁确实算得上高寿。
“人生苦短,这般锦绣河山,怎能不叫人留恋。”朱棣不禁感慨万千。
“老爷子,您对'短'这个字是不是有什么误会!”
“滚蛋!懒得跟你废话!”
...
“开不起玩笑!”
“太孙情况如何?”朱棣转头问萧然。
“您不是去看过了吗?我又不是大夫!”萧然一脸坦然。
“你这小兔崽子不是说自己是几百年后的人吗?太孙这些伤会不会有影响?”朱棣仍不放心。
“您不是不信吗?”
“让你说就说!哪来这么多废话!”
“可能会有些影响。太孙多次冲锋陷阵,身上负伤不少,登基后还御驾亲征,结果没几年就病倒了,在位十年便驾崩...”
萧然说完敏捷地闪身避开。
果然,朱棣一脚踹在他刚才站的位置。
这预判堪称完美!
“又在这胡言乱语!”朱棣气得直哆嗦。
“那您就当我是胡说八道,千万别气坏身子!”萧然连连摆手。
“下雪了!”帐外突然传来喊声。
朱棣猛地站起身,萧然赶紧跟上。
走出营帐,只见鹅毛大雪纷飞。
朱棣捂着胸口,身形一晃险些栽倒。
萧然连忙扶住他,“老爷子!您可别吓我!要不咱们撤军吧?”
朱棣摇摇头,“连老天都要与朕作对!”
大雪对双方都有影响,但对瓦剌鞑靼的妨碍要小得多。
明军处境更加艰难。
战事难度骤然升级。
“所以现在不是耗的时候...”
“休想劝朕退兵!朕绝不会输!”朱棣一如既往地固执。
...
接连数日,明军寸步难行,始终未能取得进展。
“这些家伙现在缩得像乌龟一样,雪天强攻实在太难了。”朱高煦一筹莫展。
“可惜大炮够不着,不然轰他们出来就好办了。”朱高燧叹道。
“炮车是有轮子的。”一旁的于谦突然插话。
朱高煦闻言不禁失笑。
朱瞻基靠近朱棣身侧,低声道:"皇祖父,火炮阵地不宜轻动。一则搬运火炮需耗费大量人力,二则移动过程中恐遭敌军骑兵突袭,神机营恐有覆灭之危。"
朱棣凝视沙盘良久,突然拍案道:"趁今夜风雪大作,将火炮前移千步!"
"时间仓促!火炮太过笨重!"朱高煦立即出言反对。
"即刻调集所有人手,若人手不足,朕亲自上阵。另派三千营密切监视敌军动向..."
见朱棣态度坚决,朱高煦等人心知再劝无益,只得召集士卒开始移动火炮阵地。
翌日拂晓,瓦剌鞑靼后营突遭炮火轰击。
这为明军创造了进攻良机,战局终于出现转机。
朱棣冒险移动火炮的决策收到奇效。
敌军措手不及,未及应战便仓皇后撤。
明军士气大振,但马哈木迅速组织反击,重新稳住阵脚。
眼见战事胶着,朱棣决意再以神机营破局。
"传令神机营继续推进阵地!"

![[大明:我的双穿门通现代]最新章节列表_「萧然朱瞻基」完结版全文](https://image-cdn.iyykj.cn/2408/7ad0abe21f7bb8c4c44b11985fdec1e2.jpg)

![[妈妈车祸后,却被说是碰瓷]后续全文免费阅读-爱八小说](http://image-cdn.iyykj.cn/0905/b1899cf521cc939346ce6acd0300c9f1c74dad8b225b57-j8c1GU_fw480webp.jpg)


![[不做替身后,她星光闪耀]后续已完结-爱八小说](https://image-cdn.iyykj.cn/2408/022646c8bfe60f3ed3d0272b2d79e487.jpg)